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伊丹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伊丹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民族工作融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建设,一幅充满活力的“石榴花开”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焦党建引领,把握政治“高度”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农村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此外,把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了党员干部年度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网络学习平台、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集中教育+日常管理”“宣传墙+互联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学习。今年以来,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民族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20余次,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入脑入心,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坚持宣传铸魂,释放氛围“浓度”
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突出宣传阵地牵引力,采取“文明实践+主题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大喇叭”“LED屏”滚动播放相关宣传内容,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覆盖到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根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历史等内容,在火红村村部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展示墙,利用微信网格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型渠道,积极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以传统节日为抓手,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发布并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动态、民族政策,让各族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全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培育壮大产业,展现发展“速度”
满族食品中首家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玉竹源满族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及发扬满尊系列满族食品糕点、慧格格满族月饼、满乡神韵果汁等系列满族食品出口十余个国家,年营业收入达300余万元,制作工艺被收录进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用好用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展养牛、养鹿产业项目,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后劲,让各族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由县民族宗教局投资的竑瀚梅花鹿繁育项目,多年来带动10个村为350人分红近100万元,积极申报2025年大岭村养牛产业、车家村养鹿产业和排水建材加工产业项目,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建设“强度”
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心合村、曹家村道路及边沟改造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投资1000余万元,改建道路4361米、铺装道路17318平方米、改建道路边沟8116米,带动困难少数民族群众170人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可达300余万元,为各族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进一步完善镇域路网,协调完成大岭村、西岭村水泥路建设项目、毯子村水利局移民项目、曹家村闫家腊铺农田水泥路建设项目,总投资588万元,修建水泥路6960米、路边沟3588米。提前申报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4个村共计2万亩土地,总投资4800万元,构建各族民心所向、百姓所想、群众所望的幸福家园。
加强文化传承,丰富特色“程度”
依托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火红村的满族婚庆基地、伊巴丹满族民俗文化传承摄影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不断强化满族文化对外推介的名片效应。以文化建设为统领,举办颁金节等多种形式的民俗特色文体活动,积极发挥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凝聚人心、彰显活力的作用。火红村还建有一间面积80平米的民俗展览馆,馆藏130余件少数民族物件,处处彰显民族团结进步新理念,剪纸、编织、满族婚礼、花棍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了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发展潜力。另外,伊丹镇充分挖掘、利用和保护满族文化资源,在微信公众号推送4期《情系伊丹 寻源溯流》回顾伊巴丹历史。
围绕共同富裕,情系民生“温度”
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持续增进民生保障力度,坚持把着力点放在企业运转、小区供暖、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拉地道修建、河道护坡、募捐帮扶、土地纠纷调解上,推动农村发展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过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梳理“实事清单”60余件,解决驿站家园小区供热难题、街道美化亮化、街道西侧商户和村民100余户供水难等民生问题,圆满协调促进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承接“长春经济圈环线二期供水GS01项目”供应压力钢管,合同总量近2000吨,总金额1800余万元,成功盘活了本地企业,以民生为纽带,连接全镇各族人民,凝聚人心,汇集民族力量。
健全共建和谐,探索治理“深度”
在火红村开创“党建+金融”道德银行创新模式,由农行提供在道德银行运转的资金保障3万余元,夯实民族团结自治根基。同时,发挥农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让金融政策、产品与服务走到更多少数民族群众身边,镇农行走村入户为农民发放惠农贷款超过6400万元,加深了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困难少数民族老人发放慰问金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支援东升村羊草沟屯清真寺过冬取暖煤,用实际行动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家国情怀。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切实增强民族凝聚力、战斗力,着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昔日风帆远,今朝再起航。下一步,伊丹镇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播各族群众和谐共生、携手共进的佳话,弘扬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强音,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来源:伊丹镇人民政府
初审:付笛
复审:王琪
终审:卢振丰